蟾蟾宫折桂的意思 蟾折桂什么意思? 蟾宫折桂的意义
“蟾宫折桂”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字面意为“攀折月宫中的桂花”,现多用来比喻在科举考试、现代考试或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或拔得头筹。下面内容是详细解析:
一、词义与出处
-
基本含义
- 成语结构为主谓式,由“蟾宫”(月宫)与“折桂”(攀折桂花)组成,最早见于《晋书·郤诜传》。
- 典故:晋代郤诜在回答晋武帝的自我评价时,以“桂林其中一个枝,昆山之片玉”自比,形容自己是杰出人才,后引申为科举及第的象征。
-
历史演变
- 科举时代:唐代起,“蟾宫折桂”成为考中进士的代称。例如白居易曾用“折桂一枝先许我”祝贺堂弟白敏中进士及第。
- 现代延伸:现泛指高考、考研、竞赛等取得佳绩,如体育比赛夺冠。
二、文化背景与象征
-
月宫与桂树的传说
- 吴刚伐桂:神话中吴刚因学仙术违规,被罚在月宫砍伐桂树,但桂树随砍随合,象征永恒的追求与挑战。
- 桂树意象:古人认为桂树象征高洁与荣誉,如李白诗句“欲斫月中桂”寄托对理想的向往。
-
民俗与习俗
- 广寒糕:古代科举考生用桂花与米粉蒸制“广寒糕”,寓意“高中”(谐音“糕中”),亲友互赠以祈好运。
- 桂冠与桂枝:我国古代以桂枝编织桂冠赠予才子,欧洲则以月桂叶编冠象征胜利(如“桂冠诗人”)。
三、中西方文化对比
-
古希腊神话中的“桂冠”
-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追求达芙妮,后者化为月桂树。阿波罗将月桂叶编冠授予诗人与竞技优胜者,形成西方“桂冠”传统。
- 共同点:中西方均以“桂”象征至高荣誉,但中国侧重科举功名,西方更强调竞技与文艺成就。
-
哲学寓意
- 经过与结局:成语原意虽强调“登第”结局,但现代更提倡重视进修或竞技的经过本身。例如《重荣桂记’里面桂树枯而复荣,暗喻坚持与生活力的重要性。
四、应用场景
- 考试祝福:常用于祝愿学子金榜题名,如《红楼梦’里面林黛玉以“蟾宫折桂”调侃贾宝玉入学。
- 赛事庆贺:体育比赛中夺冠可称“折桂”,如冬奥会选手摘金后被称为“蟾宫折桂”。
- 文学创作:文人常以桂树寄托情怀,如唐伯虎《嫦娥执桂图》以嫦娥赠桂暗喻才子夺魁。
“蟾宫折桂”融合了神话、历史与民俗,既是古代科举文化的缩影,也是跨越时空的荣誉象征。其内涵随时代演变,但核心始终是对卓越与成功的追求。